评论观点
Comment
反思十年美术教育的几个突出问题
发布时间:2018-01-07
从2000年开始,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实施,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,从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、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、各种人力资源的配置、艺术类生源数量的急速扩张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变化。但是客观地看来,近十年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“喜忧参半”,由此引发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。
笔者在美术学院长期担任教学和行政工作,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。比如:1.高等美术教育的高速扩张在社会上引发了“艺考热”。高等美术教育讲求规模的扩大发展,导致了各艺术院校招生数量大幅增长,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出现:艺考热“的现象,甚至出现艺考泡沫现象。考生盲目报考艺术类专业,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美术专业并没有多大兴趣,只是为了升学走捷径,从一方面也导致了美术类学生普遍素质不高。2.“艺考热”导致高等美术院校办学定位不准、专业设置盲目,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。由于生源数量急速增长,政府部门对相关美术类专业的审批制度较为宽松,除传统意义上的“八大美院”外,全国各综合大学的院(系)也都相继成立了美术类专业,其中美术专业学校居多。面对如此多的学生,这些学校的办学基本设施不完善,无教室、无设备、无师资。学校疲于应付,毕业生就业困难,学到的东西不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,也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学校的办学秩序。3.家长、社会过于功利化。很多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大学,拼命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。而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招生考试,社会上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教育培训产业链,包括考前培训班、美术考级等各种社会培训机构。由于培训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,这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美术专业院校的教学和招生。其中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的美术专业,为使招生规模和生源达到一定的“量”,不惜牺牲院系自己的专业特点,来适应社会的需求。
就人才培养的结果来说,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有其自身的专业属性和规律的,不能泛泛地等同于是他专业模式来培养。应当遵循美术人才培养的特点,适当放宽专业美术院校招生的自治权,将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专业与综合性大学院(系)的美术专业的标准进行严格划分。前者着眼在“高、精、尖”人才的培养上,后者着眼在普及性人才的培养上,强化专业院校自主选拔人才的机制。严格区分专业美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院(系)的美术专业的教育性质和招生的范围,完善行政审批制度,有效地防止院校之间一些专业重复设置,避免教育资源浪费。
此外,十年来新兴美术专业层出不穷,新旧专业的结合与交叉在专业定义和名录上出现繁杂混乱的现象,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;中、小学美术专业后备人才培养的缺乏等等,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。
美术观察2011年11月刊
上一篇:无形之象——关于李云集的山水
下一篇:观照的意义——山水画感悟日记